- 2011 年 02 月 18 日 00:03:25
- 府城 消失的老屋
時間:2011年02月15日
地點: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247號
曾經風華一時,看盡了無數的場面,經歷了台灣的轉變,卻抵不過一紙輕如羽翼的行政命令,是的,這天2月15日民權路二段,【府城】這個人們口中的【文化之都】,工人們在路旁放上了警示用的交通錐,隨之而來的卡車載著強力的機具慢慢的走近,而它呢?只能無聲的在那等著,等著的不是大家的疼惜及珍惜,這等待的七十幾年,讓它成為人們口中的文化、歷史、生活,也代表了府城,那又有什麼用呢?
無情的重機具一步步的朝它前進著。
它用它的不捨,換來的只是更大的破壞機具,原來反抗,只能換來更加劇的毀滅。
這時的我們,也只能看著這些已是【歷史】的照片在嘆息。
機具轟隆隆的繼續工作著,它也一步步的消失著。
最後就留下這幾片老窗花及一旁車上的大樑,只因為這部份的它還有【有形的價值】,而背後【無形的價值】因為看不見、摸不到、聽不見,就當它沒意見的同意了我們所做的一切。
一旁連晟旅遊的負責人呂偉正,接下了這片老門,也是他唯一能爭取的,從禮拜六知道它即將被拆除,偉正使盡了自已的混身解數,只換來了這二片門,連當時希望能保留的立面,也在2月17日被拆除了。
腳步沉重的扛了回去,希望能留下些什麼,留下的卻只是不捨的回憶,記得那曾經屬於府城文化的一部份,是過往人們的生活,也是歷史。
屋內的大樹,因為附近發生登革熱,經過環保局的連續開單告發,屋主的不耐煩,而加速了它死亡的時間。
最後人們口中文化之都的文化,換來了就是這些破碎的殘骸,以後的人們經過時,會在口中說著:「這曾經是……」,為什麼人們總是要讓這【曾經是】不斷的重覆著,世界上有許多文化古都,致力的是如何保留以往的面貌,而不是一再的去取代,我們在台南也就是府城,這人們口中的【文化之都】,我們一定能做些什麼,就像偉正說的「希望這是最後一個案例,讓我們慢慢的站出來,出點聲音」把這屬於未來可能會在你口中說出的【曾經是】換成【這就是】。
呂偉正:「我的立場沒有任何利益考量,我單純只是熱愛這座城市,只想替這座城市做點事情,傳承給後代子孫一個臺灣最美的文化之都。一個人的力量很小,我也沒有英雄主義,我只想讓大家團結在一起,關心這座城市銳變的方向是否符合我們人民的期待。也因此這樣,讓我們會付出不少代價。但我堅持相信這方向是正確的,文化必須傳承必須積極的推廣並維護。我信念堅持,這條路很漫長也是要做。」
吳啟豪:「哀悼!屋瓦坍塌的ㄧ刻,心中一陣無言,空氣宛如凝結,無奈藏在怪手砸下的轟隆聲中。突然間,聽到的不只是無止盡的吵雜聲,還有隱隱約約嘶吼的聲音,從破瓦,從碎礫,從灰煙,四面八方,拉扯般的互相撞擊,我模仿著老屋,靜靜的矗立著,感受著,心中的涙,汩汩滲出,留下的斑痕,擘印著拆除者的無情,反拆者的不捨,以及舊時代的不斷逝去!拆除令揮下的ㄧ刻,開啟了這場集體葬禮,名為台南人的我們,都在這樣葬禮的訃聞邀約中,參加一棟又一棟的老屋倒下儀式,誰能自忖著,這樣的集體葬禮,可以在那一天正式結束呢? [神傷老屋。ACD]」
隨機文章
隨機文章產生中…
迴響:1
- 善生 2011 年 02 月 19 日
不明白為什麽要拆呢?
處在那,沒有什麽衝突呀。
就算是有損壞,維修後仍能用呀。
引用:0
- 本文的引用網址
- http://www.farmer-rice.com/blog/archives/2440/trackback
- 以下為本網誌的連結參考
- 消失的老屋-民權路二段 247 from 米厝商行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