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生活雜記
生活雜記的存檔
包裝米種標示、9成不符
[singlepic id=106 w=500 h=500 float=center]
圖片引用自蘋果日報
我們只是小農,負擔不起市面上任何取信消費者的認證,因為一筆認證費用就會花掉小農一期稻作的收入,僅僅是一筆最基本的生產履歷而已…。不過我們很認份的在為在地農業努力著,也深深的覺得認證有著許多不可掌握的人為因素,如果為了現今市場所著重的那張認證貼紙,進而扼殺了大部份優秀的小農,讓小農邊緣化,這個時候就應該要有所取捨!
記得剛開始販售阿爸的傳承米,阿爸常常會跟朋友說著,我們這是純的高雄139哦!那時總覺得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原來這當中的道理也是盡在不言中。
實在的,一步一步,以農民的憨厚,讓大家了解我們的產品,我們也會盡一切的努力,讓消費者清楚知道所購買的產品,產自何處,食用的米種是什麼品種,一切的一切絕對透明。因為我們不以絕對營利為目地,只是希望大家能重新認識台灣在地農業的價值,或許很傻,但是我們始終相信,天公疼憨人。只要用心付出就會有所收穫,就像在田裡向天奮鬥一輩子的阿爸跟阿公一樣。
2010年05月29日 米厝商行
府城老舖 合成帆布
府城老舖 合成帆布行
一間矗立於台南府城逾五十載的帆布老舖
一間有著對帆布的熱情與默默服務的老舖
米厝商行小本經營,凡事只能親力親為,決定要做囍米的時候,對外包裝考慮了非常多,從紙箱、不織布、禮盒等等…….。直到有一天,一樣的在早上拿起我最愛看也最多美女圖的蘋果日報,沒想到今天的蘋果日報吸引我的居然是一個有關於府城老舖 合城帆布的介紹,一眼看到就覺得,就是他了,我們囍米的包裝袋就是他了。就像他們網站上寫的一樣,帆布書包、帆布包不僅記錄了每一個人的成長,也是一種台灣文化的見證。若您對帆布書包或帆布袋也有這相同的情感,有機會來到台南時,讓合成帆布行用一針一線帶您重溫帆布熟悉的記憶。台灣的在地農業也是一種文化,一種愈來愈被漠視的文化,米厝商行希望能以自已小小的力量讓更多人注意到台灣在地農業的務實、勤奮,及疼惜。
記得第一天拜訪合成帆布的時候是正午,店裡剩下阿嬤一個人顧著店,走進店裡瀰漫著老舖獨有的味道,因為經過歲月,所以一切都是如此的讓人印像深刻,如同他臉上的歲月痕跡,合成帆營業至今已經快五十年了!
首頁 > 生活雜記
- 其它